• 指数 WTI 62.49↑0.87 BRENT 65.41↑0.88 SC主力 461.1↓10.6 美元指数 100.81↓0.25

【关税专题】石油焦:中美关税缓和 石油焦市场如何演绎?


卓创资讯 孙晓龙 2025-05-19 09:28:00
收藏

【导语】中美关税问题的缓和,不仅是贸易政策的转折,更是影响未来石油焦市场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作为中国进口量最大的石油焦来源国,美国关税政策的调整影响了石油焦的供需格局、价格走势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博弈。未来,石油焦市场的波动将更紧密地关联于宏观政策导向与供需基本面的双重逻辑。

事件背景:

中美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双方承诺将于2025年5月14日前采取以下举措:

美国将(一)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中规定的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按该行政令的规定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二)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对这些商品的加征关税。

中国将(一)相应修改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对美国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并取消根据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和第6号对这些商品的加征关税;(二)采取必要措施,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一、关税调整与进口成本优化

根据中美5月12日达成的协议,中国对美石油焦关税从累计125%调整为“3%基础关税+10%附加关税”。此前,美国石油焦的综合税率曾高达37%(原3%+加征34%),导致进口成本显著上升。据卓创资讯监测,国内玻璃企业石油焦燃料基本以进口中低硫弹丸焦为主,而美国是最大的进出口,国产弹丸焦数据较为有限。4月3日以来,进口弹丸焦价格快速上升,以湖北地区为例,截至5月15日,石油焦到厂价格从1680元/吨上涨至2200元/吨,造成玻璃生产成本较大幅度上涨104元/吨,卓创资讯监测生产成本(包含环保、折旧费用)已达到1254元/吨,湖北石油焦燃料企业普遍亏损。

关税缓和后,进口成本压力缓解,尤其是中低硫弹丸焦、海绵焦等刚性需求品种的进口吸引力增强。美国石油焦凭借稳定的供应和价格优势(如高硫焦适用于碳素、燃料行业),短期内难以被其他品种石油焦等替代来源完全取代。尽管其他品种石油焦进口量增加,但美国焦在硫含量和形态(如弹丸焦、海绵焦)上的多样性难以替代。例如,美国高硫弹丸焦在碳素行业需求刚性,而中低硫焦是玻璃行业替代天然气的重要燃料。

二、进口恢复与库存压力并存

1. 进口量短期内预计回升

美国石油焦在中国进口占比长期稳定在30%左右(一季度占比33.44%),关税缓和后,预计6-8月单月进口量将恢复至35万吨左右,以中高硫弹丸焦和海绵焦为主。然而,4月美国焦集中到港导致港口库存增至365万吨,高硫焦因库存积压面临降价压力,而中低硫焦因下游刚需可能更快恢复进口。

2.去库周期与价格博弈

贸易商需在6月前消化高成本库存,可能面临价格倒挂风险。同时,国内炼厂因节能降碳政策限制新增产能,2025年无延迟焦化装置投产计划,地炼开工负荷保持低位,国产焦供应增量有限,这为进口恢复提供了空间,但也需平衡库存高企与需求复苏的博弈。

三、价格走势:短期震荡与长期支撑

1. 短期分化与震荡

市场观点分化:部分从业者认为港口库存高企和国产炼厂复产将抑制价格,但仍有部分业者认为关税利好下游开工率提升(如玻璃厂刚需支撑),叠加外盘签单恢复,可能推动价格小幅上涨。例如,截至5月15日国内石油焦均价为3242元/吨,较月初提升0.03%,山东地炼厂家报价本周涨势尚可,较月初涨幅1.04%。

2. 长期成本传导机制

预焙阳极(占石油焦下游需求的55%)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模式,关税缓和降低电解铝企业采购成本,刺激需求增长。此外,新能源领域(锂电负极、光伏硅料)对低硫焦的需求占比预计增加,关税缓和可能加速低硫焦进口恢复,支撑相关产业扩张。

综上所述,中美关税缓和短期内将促进美国石油焦进口恢复,缓解国内供给缺口,但高库存和替代来源的竞争可能限制价格涨幅。长期来看,国内炼厂需通过技术升级提升竞争力,而下游行业(尤其是新能源领域)的成本压力缓解或推动需求结构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