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美国是全球主要的丙烷生产国,也是主要的丙烷出口国,而我国则是主要的丙烷进口国。伴随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新关税政策的公布后,国内丙烷市场应声而动,价格推涨明显。然而,关税政策的改变,除了短期带来的国内丙烷价格的波动,长期供需格局层面的影响将更加深远。
事件背景:
2025年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34%的“对等关税”。
4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美东时间4月7日,美方威胁进一步对华加征50%关税。4月8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由34%提高至84%。
4月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9日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关税政策调整 国内丙烷市场应声而动
我国是全球主要的丙烷进口国,而美国是全球主要的丙烷生产国,也是主要的丙烷出口国。2024年,国内丙烷进口量共计2923.68万吨,其中美产资源占比59%以上。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引发业者对于未来丙烷进口到岸成本增加的担忧。
4月4日正值清明假期,但关税政策公布之后,部分码头丙烷资源保供自身下游化工装置为主,停止外售,国内炼厂价格也随之攀升。下游方面反应也较为积极,假期期间局部甚至出现了抢货现象。至4月7日,清明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国内丙烷均价攀升至5400元/吨,接近年内高点,较清明节前一个工作日上涨310元/吨,涨幅6.09%。

当然,当前国内丙烷市场的燃烧终端消耗水平并不高,下游短暂补货之后,陆续进入了库存消耗期。而持续的贸易战则加剧了市场对需求损失的担忧,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回落,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丙烷市场心态。且伴随丙烷价格的攀升,国内丙烯价格表现却偏弱,令本就运营空间不大的下游PDH利润受到严重挤压,一定程度上抑制化工需求。截至4月9日,国内丙烷价格在短暂冲高后已出现回落趋势。
短期资源调配存在难度 外盘价格波动明显
近几年美产丙烷供应量持续增加,出口量也呈现逐年攀升态势,而全球需求的增量则主要来自于中国和印度。2024年,美产丙烷出口量在5186万吨,其中流入中国1732万吨,占比33%。短期内,中国丙烷进口商难以通过非美产资源弥补这部分缺口,同时美国丙烷供应商也难以在短期内将这部分资源进行有效分流。

4月4日中国反制关税政策公布当天,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波动,纸货市场远东价格(代表美产资源到岸价)回落明显,与CP纸货(代表中东离岸价格水平)之间的价差拉宽。当然,近几日美国MB价格已有明显回落,5月CP预期也呈现下降趋势,但非美产资源一时间难以弥补美产资源进口量的缺口,且4月10日之前,部分买方存在集中性买货,叠加当前换货成本偏高,截至4月9日,丙烷CFR华东的价格与清明假期前相比下跌幅度有限。
关税政策影响深远 国际资源流通格局或将重塑
关税加征之后,可以预见的未来美产丙烷进口量将有明显回落,而国内进口商将更多的寻求非美产资源,在短期难以满足的情况下,非美产资源的价格可能被推升。而美产资源价格的回落将推动美产丙烷更多的流入非中国的国家和地区,进而改变全球丙烷资源的流通格局。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丙烷进口成本将高于周边,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内丙烷深加工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PDH企业的开工率预计将受到压制。
另外,美国“对等关税”政策不仅影响中美贸易,全球贸易环境都面临挑战,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回落有助于炼油企业成本的降低,一方面国内炼油副产的丙烷成本下降,另一方面油品原料在乙烯裂解生产中的经济性有一定提升,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丙烷的化工需求,进而对丙烷市场形成压制。
当然,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短期的价格波动多为政策公布后带来的应激性调整,短期上涨之后面临回落压力,但后期市场的走向依然要回归供需基本面的变化,重点关注港口出货情况以及下游PDH的开停计划。且关税政策变化对整个丙烷市场而言,中长线的影响将更加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