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随着国内炼化一体化项目投建,中国硫磺产能增长较为明显,但仍需较大的进口资源补充。国内硫磺主要来自主营单位的炼油及天然气田副产,主产区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及西南地区。进口资源主要来自中东地区及东亚、北美,从我国东部、南部沿海地区流入内陆地区。
近年来随着国内炼油能力增长,国产硫磺产量增加,但进口依赖度仍维持50%左右。国产资源分布方面,一方面集中在东部沿海市场,该区域炼油能力较为集中;另一方面则是西南市场,如普光、元坝等天然气田副产硫磺产量相对较大。后期随着部分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国内硫磺供应结构也将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从产能变化趋势来看,硫磺作为炼油及天然气开采等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产能的近八成为炼油装置配套,近年来主要新增产能与国内炼化一体化项目有直接关系。2019-2023年中国硫磺产能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23年国内硫磺产能达到1620.98万吨,较2022年增加1.07%,增速继续放缓。随着产能提升,中国硫磺产量也出现相应增长。不过考虑到产品特点,硫磺装置产能利用率仍比较低。
从产能集中情况来看,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国内硫磺装置产能逐年增加;且近年来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投产,新增单套硫磺装置产能相对较大;不过原有硫磺装置产能淘汰较少,整体产能集中度变化不大。2023年中国硫磺CR20企业产能为1053万吨,较2022年持平;但因总产能增加,2023年CR20产能集中度为64.96%,较2022年降低0.70个百分点。从单装置规模上看,2023年装置产能100万吨以上硫磺装置,以及40万-99万吨硫磺装置产能较2022年持平,产能占比分别为21.47%与21.10%。
从产能分布特点来看,国内目前主要产能集中在西南地区,产能在368万吨,占比达22.70%;该地区主要企业为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其产能达240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14.81%。华东地区产能在357.2万吨,占比22.04%,该地区主要企业为浙江石化以及盛虹石化。华南地区产能在305.5万吨,占比18.85%,该地区主要企业为广东揭阳炼化项目及茂名石化。
在前期,我们介绍过我国硫磺需求结构及特点,结合前期内容,可以看出硫磺市场供应及需求区域并不完全匹配,硫磺资源仍主要由东部沿海地区流入西南等内陆地区。其中西南市场既是主产区也是消费集中地,当地资源难以满足需求,还需要周边市场及进口资源流入。
表 1 2019-2023年国内硫磺产能结构(按区域)
单位:万吨
由于国内硫磺需求结构相对成熟,需求较为稳定,随着国内产量增加,2019年以来中国硫磺进口量整体呈现减少趋势,但2023年受贸易商逢低进口,缓解前期成本压力,以及对国内需求乐观预期等因素影响,进口量出现增加至883.28万吨。2024年磷肥上半年开工淡季不淡,加之外盘价格不高,支撑进口量增长,1-8月国内累计进口硫磺673.87万吨,同比增加17.97%。
从进口的来源看,中国硫磺进口主要来源于中东及东亚地区,2023年上述两个地区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71.79%;其中中东地区占比46.70%,较2022年增加2.42个百分点,东亚地区占比25.09%,较2022年下降5.02个百分点。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中东地区固体硫磺进口价格下降,国内贸易商和下游生产企业为稀释前期高额的进口成本,外贸活跃度提升;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新增产能的投产运行,液体硫磺资源产量增加,日韩液体硫磺的进口量随之有所下降。2024年由于国内炼厂检修及东南亚需求增长,日韩液硫进口进一步减少,1-8月,根据海关数据显示,自韩国进口硫磺共计79.39万吨,较2023年同期国内进口占比降低1.90个百分点,至11.78%;自日本进口硫磺共计39.20万吨,较2023年同期占比降低3.88个百分点,至5.82%。
从收货人企业注册地看,2024年1-8月,上海市、云南省、贵州省海关排名占据前三位,与硫磺的需求结构基本匹配。云南、贵州由于磷肥产能集中,对硫磺需求较大。上海市、北京市进口以贸易公司为主。江苏地区下游化肥农资企业较密集且化工企业较多,工厂及贸易商港口到货量集中;山东市场进口日本、韩国液体硫磺量较多,且多为工厂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