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大宗商品观点
过去一周受宏观预期引动,市场买入美国衰退预期。商品价格延续下探趋势,直到周五市场才出现企稳回升迹象;股票市场延续下跌趋势,上证指数收带长上下影线K线,总体而言并未受到国际权益类市场大幅波动的影响。股指期货延续下跌趋势,1000股指跌幅最大;债券期货小幅下跌,长期国债收益率略有回升。国债期货大幅上涨之后或有调整可能;贵金属价格由涨转跌,贵金属指数本周跌幅为2.86%。
从行业大类看,工业品与农产品均下跌,其中工业品跌幅高于农产品。从具体行业看,除有色金属本周录得上涨外,其余行业均下跌,其中跌幅最大的是石油板块,另外软商板块和饲料板块跌幅亦超过2%。化工板块中,聚酯链产品跌幅较为明显,聚酯链价格指数本周跌幅超过3%。
从具体商品看,受红海局势进一步缓和以及衰退预期交易影响,集运欧线价格本周跌幅近15%;供应充裕预期的背景下,进口菜籽大量到港给相关商品以压力,周内菜籽粕价格跌幅超过6%;PX、PTA、沥青等近原油端商品价格跌幅较为明显;锡、橡胶、氧化铝涨幅超过3%,日线结构转为方向。
本周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充分反映海外衰退预期,价格上可能接近这一波调整的终点。美国7月份非农就业数据公布后出发“萨姆规则”,海外股票市场出现大幅调整,本周开盘交易即形成“黑色星期一”。恐慌情绪下多国股票出现熔断,其中日经225指数跌幅超过12%。随后几个交易,指数出现反弹,但仍受长脚阴线。股票市场出现的调整或仅是金融市场风险的“预演”,后续仍需关注金融市场的“星星之火”。
国内宏观:7月份出口数据表明,在外需总体有所放缓的背景下,国内出口增速仍保持较高水平,海外补库存需求和抢出口效应仍在;进口方面增速明显好转,这与国内多数行业加速进入到补库存周期有关。另外从出口量的数据看,价格下跌是出口额回落的主要原因;7月份PPI同比降幅与上月持平,CPI同比走势继续回暖,生猪价格是重要支撑。
国际宏观:美国7月非农就业人口增长11.4万人,创2020年12月以来最低,失业率连续超预期激增数月后,触发了基于失业率预测衰退的“萨姆规则”。美国7月制造业PMI为46.8,不仅低于50,而且低于7月的48.5。这表明制造业活动不仅在收缩,而且在加剧收缩,同时2020年6月以来非制造业PMI新订单数据再次跌破50。
政策视角:日本央行宣布将政策目标利率从0-0.1%左右上调至0.25%,是继3月放弃负利率以来的再次加息,日本央行再度加息亦是引发本周市场悲观交易的因素之一;本周国内政策视角上,仍以落地消费品以旧换新和生产装置升级改造为核心,另外双碳方面本周亦有重磅政策出台。
宏观数据
1、美国7月非农就业人口增长11.4万人,创2020年12月以来最低,远不及预期的17.5万人,前值则由20.6万人大幅下修至17.9万人。失业率升至4.3%,连续第四个月上升,创2021年10月以来最高,预期为持平于4.1%。
【分析】当美国失业率的3个月移动平均值相对于过去12个月的最低点上升超过0.5个百分点时,经济衰退就可能开始。按照上周公布的非农最新失业率计算,美国失业率从今年以来的低点飙升了0.6%,失业率连续超预期激增数月后,触发了基于失业率预测衰退的“萨姆规则”。该指标自1970年代以来的准确率为100%。市场基于过去的经验认为美国可能已经处于衰退状态,衰退预示着需求逐步走差,会形成需求上偏弱的一致预期。
7月份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发布后国际原油价格受此影响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同时在本周影响到全球股市,亚洲时段多国股市出现较大跌幅,CBOE VIX指数大幅上涨,市场风险预期显著走高。恐慌情绪下,商品价格特别是国际属性偏强的商品或受到影响更加显著。
2、8月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4年和2025年,中国经济将分别增长5%、4.5%,较今年4月时的预测相比均上调0.4个百分点。
【分析】这是IMF连续多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IMF指出,2024年中国经济持续复苏,一季度GDP增速5.3%,私人部门消费快速反弹,增速达9%,拉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私人部门投资基本持平,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抵消了房地产投资下滑的影响。公共部门消费和投资有力支撑了经济增长。同时认为,中国央行采取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宽松货币政策值得肯定。在当前低通胀和负产出缺口持续的情况下,进一步适度降息有助于支持私人部门投资和消费复苏。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为5%左右,上半年GDP增长5%,其中高基数原因导致二季度增长偏低仅有4.7%,但综合考虑各项刺激经济的举措,维持2024年经济增长5.2%的预期。
3、据海关统计,2024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下同)进出口总值24.8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6.2%。其中,出口14.26万亿元,增长6.7%;进口10.57万亿元,增长5.4%;贸易顺差3.69万亿元,扩大10.6%。按美元计价,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5万亿美元,增长3.5%。其中,出口2.01万亿美元,增长4%;进口1.49万亿美元,增长2.8%;贸易顺差5180亿美元,扩大7.9%。
【分析】在外需总体有所放缓的背景下,国内出口增速仍保持较高水平,海外补库存需求和抢出口效应仍在;进口方面增速明显好转,这与国内多数行业加速进入到补库存周期有关。
7月以人民币计算出口金额增速较6月下降4.2个百分点,进口金额增速由负转正,较上月增速提高7.2个百分点;从累计数据看,1-7月份出口金额累计增速较上半年下滑0.2个百分点,进口金额则增加0.2个百分点。海外制造业表现不佳是拖累国内出口增速的一大原因,全球7月制造业PMI49.7%,前值50.8%,其中美国7月制造业PMI46.8%,前值48.5%;近期市场关于美国衰退的讨论较多,市场价格过分反映市场悲观预期。
根据出口额的计算方式,结合国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看,价格因素或是出口总额下降的重要原因。从统计局已经公布的价格指数看,多数行业的出口数量维持较高增速,但价格指数则多有下滑。7月份大宗商品价格延续下跌趋势,或仍存在6月份类似特点。出口数量保持增长,而出口价格则有所下跌,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出口价值。
从出口的结构看,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积极增长。机电类产品出口旺盛与逆全球化背景下海外国家加速产业链重塑有关,这一红利仍在短期内有效;国内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体现性价比红利,在金融市场风险逐步放大的当下,劳动密集型出口特别是针对发达国家的出口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而针对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或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对冲作用,会从消费端延长中国商品的“出口韧性”,同时对“出口韧性”形成支撑的还有我国的供给优势,这是越南、墨西哥、印度等国家短时间难以建立起来的优势。
从进口角度看,1-7月,我国铁矿砂、煤、天然气和成品油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进口机电产品规模也达到3.88万亿元,增长10.7%,其中,集成电路价值1.51万亿元,增长14.4%。当前我国内需总体呈现修复状态,对进口增速整体改善提供支持。730会议上提出“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下半年有望带动内需企稳。另外还提到要紧抓“政策落地”工作,3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典型积极财政政策的体现,而7月央行落地降息,积极扩大内需,是货币政策的体现;地产方面,517新政后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体现房地产市场的遍及好转。预计下半年各项政策的加快落地或有望推动内需改善,进而推动进口的稳步回升。
4、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下降1.7万至23.3万人,创一年来最大降幅,显示就业市场有所回暖。当周续请失业救济人数上升至187.5万人,再创2021年11月以来新高。
5、2024年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8%,环比下降0.2%,降幅均与上月相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环比均下降0.1%。1-7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2%。
【分析】7月份出厂价格指数仍未转正,但同比降幅与6月份持平;工业品购进价格指数降幅进一步收窄,同比降幅仅有0.1%,购进价格的抬高未来或进一步传导至出厂价格上,短期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或转为正增长。
从出厂价格看,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7%,是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主要因素,其中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价格同比正增长,但加工工业价格负增长,拖累生产资料价格下行;生活资料方面,同比降幅为1%,高于生产资料价格降幅,食品、衣着、一般日用品降幅在不足1%,但耐用消费价格降幅则达到了2%。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与730会议中提到的价格“内卷式”竞争有关,汽车等耐用消费品价格近两年降幅明显,构成对耐用品价格的拖累。向前看,工业品出厂价格或逐步转正,其中翘尾因素在7月份的影响已经转正,后续基数原因或转为出厂价格向上的助力。
6、2024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其中,城市上涨0.5%,农村上涨0.7%;食品价格持平,非食品价格上涨0.7%;消费品价格上涨0.5%,服务价格上涨0.6%。1-7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2%。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5%。其中,城市上涨0.6%,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上涨1.2%,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消费品价格上涨0.4%,服务价格上涨0.6%。
政策视角
1、央行明确下半年五方面重点工作,要求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把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落实好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促进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管理制度。制修订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规则标准。制定出台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节能降碳管理办法,将碳排放管控要求纳入现行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制度,推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落实节能降碳管理要求,加强能源和碳排放计量器具配备和检定校准。
【分析】在双碳目标不断细化、能耗双控制度不断演变优化的推动下,绿电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方案》总共分为了八个部分,具体的措施包括完善碳排放相关规划制度、建立地方碳排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探索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预警管控机制、完善企业节能降碳管理制度、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等,总体来说,从制度建设到核算方法,从政策完善到碳市场建设,各个方面推动“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
需要关注的,除了制度建设过程中的改变(碳排放、碳市场、碳足迹、环评)对市场会有影响,绿电的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绿电不计入能耗;绿电/绿证碳排放为0。后期,在双碳目标的推进过程中绿电的供应和消费将被推上更大的舞台,占比将快速上升,同时企业在电力的选择会更加偏向绿电,或更加积极的购买绿证来降低或清零电力消费的碳排放。
3、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6方面20项重点任务。包括挖掘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基础型消费潜力;激发文化娱乐、旅游、体育、教育和培训、居住服务等改善型消费活力;培育壮大数字、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增强服务消费动能,创新服务消费场景,加强服务消费品牌培育,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持续深化电信等领域开放。
4、7月31日,日本央行宣布将政策目标利率从0-0.1%左右上调至0.25%,是继3月放弃负利率以来的再次加息。
【分析】这是日本在3月告别负利率时代后,又一次加息。此次加息被市场认为是超预期的,也因此引发市场极大波动,日元如期升值而股市则出现下跌。昨日(8月5日)日经指数收盘大跌12.4%,抹去2024年以来所有涨幅,在此影响下,韩国、土耳其股市熔断,多国股市下跌。
日本央行自结束负利率进入到加息进程,对全球资本市场而言是一个值得警惕和关注的事件。2000年和2006—2007年的两轮加息周期中,日经225指数分别下跌了约20%和40%。日元作为全球重要的低利率融资货币,此次加息事前并未被市场充分预期。日本加息后会显著改变全球货币流动性,需要关注全球流动性收紧后可能带给资本市场的不利影响。近期股市调整或只是序曲。
5、据商务部,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7月31日在京召开。会议要求,要准确把握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要求,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要因地制宜优化完善配套举措,细化操作流程,做好央地政策衔接。要强化宣传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升便民服务水平。要创新活动形式,营造良好氛围,密切跟踪问效,把中央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6、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在2024—2027年重点开展9项专项行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效。
【分析】《方案》从“源网荷储”(电源、电网、负荷/消费、储能)各环节给出了行动方案,列出了2024-2027年9项专项行动,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方案》中多次提到“新能源电”,因为之所以需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就是为了新能源电力融入电力供需而做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从方案中可以看到,接下来的电力系统改造的主要目的和方向是便于并促进新能源电力能够更好的发电、上网、储能、输电(包括跨区域调电),并且能够更好、更方便的送到用户(负荷侧)手中,为消费提供便利的用电服务(如为电动汽车充电)。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现有发电方式的革新和变化(新一代煤电升级),需要在建设周期的2024-2027年内完成煤电改造,以形成更加协调、更有效率且更加绿色低碳的电力系统,这一点也与前期发布的《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遥相呼应,共同推进。从《方案》中,可以看到电力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也向市场提供了诸多机遇:电网(特高压等)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投资方向或偏向于扩容、更新、调度以及配网的智能化发展;虚拟电厂、微电网等新型服务模式的发展迎来红利期,虚拟电厂的商业化落地也将为相应的企业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储能建设更加迫切,储能相关材料的需求也有望进一步提高。
7、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按照统筹发展、需求牵引、创新突破的原则,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完善碳计量体系,提升碳计量服务支撑水平。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特朗普和哈里斯已同意于9月10日进行由美国广播公司(ABC)举行的辩论。
产业观察
1、有色:据外媒,必和必拓旗下Escondida铜矿的工会领-袖PatricioTapia已号召近2400名成员拒绝公司最新合同报价,并宣布将在本周内(周一至周四)进行关键投票,决定是否发起罢工。若投票结果不利,罢工或将立即启动。
【分析】智利的Escondida铜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矿,据必和必拓发布的年报显示,2023年必和必拓铜产量为177.7万吨,其中该矿铜产量为107.3万吨,占必和必拓总产量的60.38%。2024年,该矿铜产量预计为108-118万吨。铜矿的矿区拥有两座矿井、三座选矿厂和两座堆浸设施(氧化矿和硫化矿)。该矿区是智利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智利国民生产总值达数个百分点。
此前该矿层多次罢工,且每一两年就一次罢工风险。工人诉求往往是提高安全措施和提高收入,尤其在铜价上行期,比如2021年8月,该矿险些发生了罢工事件,最后随着劳资双方签署一项新的集体协议而告一段落。近年来该矿最长的一次罢工发生在2017年2月,持续44天,影响了21万吨铜产出,当时铜矿价格创下2015年5月以来的最高价,快速升破6000美元/吨的强阻力区域,LME铜更是于2月13日最高上探至6204美元/吨。
关注事件进展,是否罢工将会影响未来一段时间铜的供应,或是微观层面影响铜价的重要因素。
2、克拉克森:今年7月,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为59艘、237万修正总吨(CGT),以CGT计同比下降46%,环比下降2.47%。其中,中国承接30艘、57万CGT,市场占有率为24%,位居第二。
3、8月8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305、290元。按一般家用汽车油箱50L容量估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少花12元。
4、汽车: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2.0万辆,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2.6%;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155.6万辆,同比增长2.3%。其中7月常规燃油车零售84万辆,同比下降26%,环比下降7%;1-7月常规燃油车零售657万辆,同比下降15%。7月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51.1%。
【分析】按照乘联会数据计算,国内7月份汽车销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首次超过燃油汽车。7月经济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内部有效需求虽然相对不足,居民消费预期不强。但近期国家“以旧换新”的乘用车报废更新政策逐步见效、各地相应政策措施出台与跟进,政策推动下的消费潜力释放效果很好。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部分品牌努力在经销商利益和销量预期之间寻找理性和审慎,因此价格竞争动力减弱,用户观望情绪减少,有力地维护了市场预期。预计在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之下,新能源汽车或逐步成为消费市场的首选,新能源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技术进展
1、技术进步:HFC-23转化工艺技术为氟化工企业HFC-23可持续减排提供了技术方案。研发团队历时5年完成与HCFC-22生产装置完整耦合的HFC-23转化工艺技术开发,通过首次工艺论证并启动工程建设。2023年12月,HFC-23转化装置建成并正式投料运行,目前新建装置运行平稳,关键性能指标达到预期目标。这一工程化放大技术具有工艺绿色先进、流程较短、目标产物选择性高、工艺安全可靠、投资成本较低等优点。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可降低HFC-23销毁处置成本,还可实现氟资源的综合利用。按年转化1.5万吨计算,采用该技术可减排折合2.2亿吨当量的二氧化碳。
2、技术进展:8月3日从南开大学获悉,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罗景山教授团队联合西班牙巴斯克大学科研团队,在电催化水分解制氢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据了解,该联合团队利用金属载体相互作用构筑了碱性条件高活性析氢催化剂,能够在每平方厘米5安培的大电流密度下稳定运行超过1000小时,满足了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商业化应用的需求,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
3、装置国产化:中国首套大规模自主研发的POE工业化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6月29日,万众瞩目的万华化学一期20万吨/年POE项目成功投产。3月29日,万华化学表示,二期年产40万吨POE项目已在蓬莱基地开工建设,二期项目预计2025年末建成投产,届时,公司POE总产能将达到60万吨/年。
热点追踪
1、天气追踪
1)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8月5日白天,内蒙古西部、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南疆盆地、甘肃河西、河南南部、安徽、山东南部、江苏、上海、湖北大部、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大部、广西中东部、广东、海南岛大部等地有35℃以上高温天气。
2)财政部会同水利部下达中央财政水利救灾资金6.49亿元,支持辽宁、吉林等14省市做好台风、洪涝水利防汛救灾相关工作。
3)8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未来4天,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京津冀及东北地区将自西向东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国家防总当日针对内蒙古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他山之石
1、经济日报文章指出,受制于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消费意愿不足、消费场景单一等诸多问题,消费市场全面复苏尚需时日。为此,必须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增加有效供给的同时,立足多个维度拓展消费需求,打好提振消费的组合拳,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扶持作用,制定更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例如,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和消费券发放力度,降低消费门槛,促进消费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消费承载能力。